三聚氰胺事件十年回顾:前五大奶粉品牌均为进口

* 来源 : * 作者 : admin * 发表时间 : 2018-07-31 * 浏览 : 350

在如今的消费领域,只要是与孩子有关的都备受关注,尤其是在医疗健康与食品方面。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,对于未来的整个市场都会产生巨大影响。

近期,迎来第18届CBME中国孕婴童展、童装展(下称“婴童展”),婴童行业最大品类之一的婴幼儿奶粉展位更是热闹异常,值得注意的是,依旧可以看到横亘在婴幼儿奶粉行业长达十年的伤痛——“三聚氰胺”事件带来的影响,而之后的苏丹红事件、假冒绿色食品风波、医疗风波等都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信心。

此外,随着奶粉新政的实施,行业趋势开始明朗,资源和市场正在加速向大品牌靠拢。在业内看来,注册制已淘汰大量贴牌和杂牌奶粉,而市场奶粉品牌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,品牌淘汰赛还在继续。同时,国产奶粉正努力重塑消费者信心,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本土奶粉的市场将有望扩大。

在如今的消费领域,只要是与孩子有关的都备受关注,尤其是在医疗健康与食品方面。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,对于未来的整个市场都会产生巨大影响。

近期,迎来第18届CBME中国孕婴童展、童装展(下称“婴童展”),婴童行业最大品类之一的婴幼儿奶粉展位更是热闹异常,值得注意的是,依旧可以看到横亘在婴幼儿奶粉行业长达十年的伤痛——“三聚氰胺”事件带来的影响,而之后的苏丹红事件、假冒绿色食品风波、医疗风波等都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信心。

此外,随着奶粉新政的实施,行业趋势开始明朗,资源和市场正在加速向大品牌靠拢。在业内看来,注册制已淘汰大量贴牌和杂牌奶粉,而市场奶粉品牌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,品牌淘汰赛还在继续。同时,国产奶粉正努力重塑消费者信心,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本土奶粉的市场将有望扩大。

消费信心之殇

一线品牌被外资企业占据,这一点在婴幼儿奶粉行业尤为明显。

很显然,十年前的“三聚氰胺”事件给全婴幼儿奶粉行业带来的伤害还在,中国消费者对外资奶粉品牌的依赖度在这十年内不断上升,而本土奶粉则在艰难环境中努力重塑信心。

部分消费者向记者反映,只要经济能力允许,一般都会给孩子选择进口奶粉,包括其他儿童食品和日用品也大多会选择进口品牌。“三聚氰胺奶粉以及之后数年内被曝光的苏丹红事件,假冒伪劣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让消费者更谨慎选择商品,这是一个商业逻辑——低成本伪劣商品被制造出来,由于利益关系导致商品流入市场,加上处罚并不十分严厉,于是一再出现消费领域的问题,那么消费信心下降的顾客就‘用脚投票’,选择进口商品或高端商品来保证质量,尤其是对于与孩子相关的消费。这令整个市场格局发生变化,更多外企掘金中国市场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业资深人士指出。

专门对接外企进口平台业务的贸能科技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,这几年通过该公司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商品品类大多集中在食品、化妆品方面,而婴童用品尤其是食品和日化用品,是占据较高比例的进口商品。

超商渠道也印证了这一点。百联集团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其旗下不少门店,尤其是新业态门店内,进口商品的销售占比提升很快,部分社区门店的进口商品销售额在今年同比提升了3%~10%不等。

同时,消费者对外资品牌的“迷恋”正在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蔓延。吉林省米氏孕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米洪锋表示:“奶粉是母婴店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类,2017年,奶粉占我们门店营业额42%,其中进口奶粉品牌比重82%,国产奶粉占比仅为18%。”

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6月婴幼儿奶粉品牌竞争力排行榜显示,前十大上榜品牌仅有两款是本土品牌,前五大品牌全部是进口品牌。足见十年前那场“三聚氰胺”奶粉事件和之后的各类食品安全风波给行业带来的冲击之大、影响之久。

或许是看到了国内消费者对外资品牌的“迷恋”,在此次婴童展上,第一财经记者最直观的感受是,有时很难区分国内还是国外品牌,虽然婴童展奶粉区域内,一半以上都是国产品牌,但其品牌名称大都冠以非常洋气的名字,让人误以为是进口品牌。此外,部分国产品牌会选择海外代工来强化自身的“洋属性”。

当然,国产奶粉并非没有希望,也有一批奶粉品牌已经进入行业前十,本土奶粉已经在努力用实力重塑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。

中商研究院报告指出,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数据,截至2018年6月5日,共批准了152家工厂的1156个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,其中境内106家工厂864个配方,占比93%,境外46家工厂274个配方,占比35%。如果说此前国产奶粉还有一大问题就是品牌太多良莠不齐,那么新政实施后,大量不规范企业被淘汰,有利于国产奶粉品牌提高集中度,重塑消费者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