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i-china”计划30强访谈|台湾新锐创客:独到的技法与材质跨界,让德化陶瓷焕发新生
详细说明
“i- china”计划30强系列访谈 vol.4
第四期“i-china”Talk,我们一起了解贾勋宁如何通过创新技法与材质运用,传达自己独特的产品理念。
“i-china”入围选手:贾勋宁
■2018年以色列贝札雷艺术与设计学院 交换生
■2019年台湾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学系 毕业
■2019年何朝宗杯中国德化陶瓷工业设计大赛 金奖
■2019年台湾金点新秀设计奖 工艺设计类
遇见陶瓷
她第一次认真接触陶瓷是在2015的时候,那时大学班导找了外面的陶艺老师帮她们辅导课外的课程。
后来转学至实践大学之后因学校没有窑,2017年时开始利用周休二日至日本陶瓷艺术家-木野智史的工作室当助手并从中向他学习,直至2018年大四的时候才初次独立完成了自己的2件陶瓷作品。
2018年,她作为交换生至以色列「贝札雷艺术与设计学院」进行深造学习,学院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和实践的作品感受传统与工艺性,这也为她后来的产品创作奠定了基础。
一路以来因为受限于陶瓷制成所需的器材,她一直没办法像平面画作等其他媒材创作一样能随心所欲的创作。
不管是找寻工作室,还是等待作品干燥、等待窑烧时间、反覆修正作品的过程,一直都是满孤独且需要耐心的,但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,也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。
深受工艺精神打动
陶的纤维式是她目前最满意的作品,也正因为此作品让她在「2019何朝宗杯中国德化陶瓷工业设计大赛」中斩获金奖。
为了毕制找寻作品方向时,她跑遍了整个台湾,走访探知各地的地方工艺,并深受工艺精神打动,并思考着如何以现代社会角度或是整个环境角度去看工艺这件事,最后再以作品的产出传达个人观点。
「地球并非人类主宰,我们只是地球上的一份子,而工艺的本质是基于生活所需透过双手,取之自然,缓慢地去创造,然而透过双手能从自然取得的并不多,是刚刚好而已。」
陶瓷取之泥土、纤维即是取之植物,重新审视两种材料的特性、可能性并将其结合就是她个人的初衷。
Q&A节选
Q
新材料与陶瓷的结合,让您面临到最大的问题(困境)是?
贾勋宁:一是窑烧纤维时会产生非常大的浓烟,造成工作室空气不好。
二是每件都是手做,很难达到每件作品都精致完美也长得一致,目前还在取舍设计以及艺术之间模糊地带我想要的比例的阶段。
Q
您认为好的陶瓷设计是如何兼顾文化与价值的~
贾勋宁:我认为好的设计或是艺术都是利用累积而来的知识以及技术,不断的在不同阶段思考整个大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,产出各种有别于以往的价值,找出截然不同的可能性。
Q
团队中您负责哪一块,对未来的理想,包括定位、优势与规划?
贾勋宁:目前都是我独自创作,从发想、执行到收尾营销都是自己完成。目前是希望我以个人名义做创作而不是创造一个品牌,由此我能做更多不同路线的产出,可以是艺术雕塑参加比赛也可以有日用陶瓷做贩售。
Q
您对“i-china”计划有哪些畅想或者期待?
贾勋宁:因为德化当地传统技术非常珍贵也值得被推广,其实蛮期待整个比赛除了比赛、奖项以外能够举办工作营的形式,参观陶瓷产业以及技术指导,让大家共同参观整个创作空间以外也能学习当地传统技法,并邀请大家驻村合作做个简单的展览发表。
由此让各地不同艺术家、设计师的思维去观看就能摩擦出更多不同可能性。
“i-china”Talk第四期访谈到此结束
感谢贾勋宁的精彩分享
海峡两岸青年陶瓷创客“i-china”计划30强
Talk专访将持续推出
敬请关注
海峡两岸青年陶瓷创客“i-China”计划
海峡两岸青年陶瓷创客“i-China”计划依托德化完整的陶瓷产业链优势,旨在孵化一批新消费品牌、设计师品牌、定制化品牌等,满足消费者多元化、个性化、差异化的需求,提升德化陶瓷品牌的影响力,助力德化陶瓷产业在国际上打出知名度。
如果你是设计师/青年创客
或者对陶瓷感兴趣
欢迎来后台留言互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