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看!这个法国人把中国废品变成了艺术
详细说明
12月1日晚,中法两国艺术家联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艺术沙龙,来自法国的Capucine Neouze与国内艺术家彭成雄、林清增在德化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就各自艺术理念发表演讲。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他们都讲了什么。
Capucine Neouze:
我的艺术要为垃圾赋予生命力
CAPUCINE NEOUZE
法国驻地创作艺术家
十多年前,毕业于法国塞纳国立建筑学院的Capucine Neouze跟随丈夫来到中国,先后居住于成都与北京。在北京的胡同里,那些经常将废旧物品改造利用的手艺人给了她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。喜好画画的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油画为什么一定要画在布上呢?
于是她开始寻找如旧门板、玻璃之类的老旧物品,在上面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。
“我觉得这些老物件是非常有意思的,通常来说,在艺术中我们尝试使用日常的物件,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语境,赋予他们不同的使命。而我的创作则是把一些即将丢入回收站的东西重新回收,重新赋予他们艺术的生命。”
就如同毕加索、杜尚的创作理念一样,她将一些原本在现实生活稀疏平常的东西,通过自己的方式,把它放置在新的语境当中,消解掉原有的意义和功能,赋予新的功能和概念思想。
而回收这些陌生的废旧物件也带给了她不一样的艺术感受。Capucine Neouze说,我不知道我所创作的这些素材是来源于谁的,就像一扇门,从私人空间过渡到公共空间,这种“匿名”的方式改变了我对事物的感观,不仅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想法,同时避免了主观的元素。“匿名的概念原本就于我在旧门板上所进行的创作中有所体现。难道还有比想要展示自己却又躲躲藏藏更加矛盾的事情吗?”Capucine Neouze说。
除了旧门板,镜子也是她喜爱的创作素材,“这些镜子前的自拍遵照“探探“软件中的相同比例被绘制于玻璃板,玻璃代表着网络:它是新的通道、新的入口。它提供了一个永无止尽的演绎场所,增强了自拍的自我陶醉效果。”
彭成雄:德化第一人——把姓氏做成了陶瓷
“i-china”计划入选团队
《永学文——百家姓项目负责人》
陶瓷与姓氏结合会有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?彭成雄为我们完美解答了这个问题。
“几千年来,中国汉字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,骄傲地屹立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,如果能够将中国汉字和同样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德化白瓷相结合,岂不是中华文明一大观?”带着刚刚萌生的想法,彭成雄开始他的探索之路。
通过放大汉字的主笔划作为支撑,再运用汉字标点符号进行缩放、拉伸与弯曲等艺术化处理,彭成雄塑造出一个个立体姓氏汉字,以独特方式展现288个中华姓氏,惟妙惟肖,妙趣横生,于是,永学文诞生了。
作为“i-china”计划入选团队,彭成雄的“永学文”项目呈现出独特的陶瓷艺术表现形态,收获现场很多人的赞赏,他表示,此次参加“i-china”计划一是为了让永学文走出去接受专业人士的审评,也是希望“永学文”能够阵容越来越强,有一天能够像汉字一样普及。
林清增:设计至上,做年轻人喜欢的陶瓷
“i-china”计划入选团队
瑞泥工坊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
此外,瑞泥工坊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林清增也发表了主题为“我为何设计一只钱进牛!”的演讲。他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生肖陶瓷产品的设计,及如何将产品打造成为市场上的畅销爆款的故事。分享中他时不时强调设计的力量,有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或许就能撼动人心、温暖心灵。
这次林清增以2021瑞牛计划报名参加“i-china”陶瓷创客计划,从设计、生产、渠道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考量,他希望通过“i-china”计划将自己的设计带出去,给陌生人带去一点感动。
本次沙龙到此结束,更多精彩沙龙活动请及时关注我们,期待下次再见!